荀彧是怎么死的(荀彧死后谁接替了他的位置)
资讯
2023-12-16
240
1. 荀彧是怎么死的,荀彧死后谁接替了他的位置?
荀攸,其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
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
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
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2. 荀彧与诸葛亮二人相比如何?
方圆论坛观点!
荀彧和诸葛亮二人其实很难对比。二人都有天经地纬之才,荀彧成就了曹魏,诸葛亮成就了蜀汉。在内政方面荀彧略胜诸葛亮一筹,在而军事方面荀彧更擅长战略,而诸葛亮战略战术全优。所以在军事方面诸葛亮又略胜荀彧一筹。曹操得到荀彧效忠之后大喜之下说道“我得到荀彧犹如汉得之张良”。而刘备得到诸葛亮则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也”。可见二人对于荀彧和诸葛亮的称赞有多么的高。除此之外,荀彧和诸葛亮二人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向汉室。不同的是荀彧选择扶持曹操来重振汉室。而诸葛亮则选择了汉室的另一个代表刘备。
先说荀彧,荀彧对于曹操最大的功绩就是帮助曹操制定了一统北方的方针,替曹操打好了争霸天下的基础。当年董卓之乱的时候,整个长安都物价飞涨,李儒建议董卓问计荀彧,荀彧从而给董卓制定了一系列平息物价的策略。根据《管子轻重十六篇》记载,荀彧向董卓呈献三计:“一曰平准,置平准于显阳,召受四方委输,以仰给大农,贵出贱屯,如此,富商大贾亡其所诈,而万物不得腾跃;二曰市估,设市监以督行货,计所高低,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三曰有度,相国旬月一巡守,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志淫好辟,乃得无亏市人,而商旅不散。”董卓听后大喜过望连夸荀彧厉害,荀彧便说这只是小意思,我还能征天下的税收为朝廷所用,还不回惹的百姓抱怨。董卓感觉荀彧吹牛了。所以也就不在理荀彧。后来李儒和荀彧说,你的厉害我知道,我会像董卓推荐你的。但荀彧感觉董卓不配自己追随,所以就跑到了袁绍帐下。
在袁绍帐下不受重用,袁绍不看才学,只看家势的做法让荀彧很不看好,而且他认为袁绍成不了事所以就离开了袁绍,而曹操听说后携带礼物亲自去请荀彧,两人交谈之后,荀彧觉得曹操不错,于是就追随了曹操。荀彧加入曹操阵营之后马上制定计策为曹操献计分化袁绍势力。袁曹大战曹操之所以能胜荀彧居功至伟。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胜后曾感慨说道“许攸背叛袁绍,看似偶然,实际上这是荀彧筹划了很久的结果啊,官渡之战能胜,文若要占三分之二的功劳”。
其次,荀彧为曹操阵营添砖加瓦。荀彧知人善用是出了名的。曹魏阵营初期谋士团体人心不稳,荀彧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得各个谋臣各归其职,使得曹魏很快趋于稳定,司马懿也曾夸赞道“荀彧这样的大才,我这数十年间就没听说过能比荀彧厉害的人”曹操阵营里面真正举世闻名的大臣有五十多位,而其中有三十多位都是荀彧推荐的,由此可见荀彧对曹魏阵营的贡献之大。
后来荀彧之死也是重说纷纭,有说病死的,有说被曹操杀死的。但荀彧当初追随曹操除了曹操打动了荀彧之外,曹操的政治态度也是荀彧选择曹操的理由之一。因为曹操早前曾说过“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大志愿,能在百年之后墓碑上树立起大汉征西将军的字样我就满足了”,可见曹操初始是忠心于汉室的。后来也不知是和原因,才导致的曹操有了篡汉之心。而说荀彧被曹操所杀,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忠心汉室的人肯定和曹操最终走不到一起。
接下来就是诸葛亮。关于诸葛亮此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诸葛亮确实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大才,但是他绝没有小说《三国演义》说的那么夸张。什么借东风,七星灯借命。都是罗贯中杜撰的。罗贯中此人的态度大家都知道,典型的“尊刘贬曹”,所以在小说中夸大蜀汉阵营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功绩也不容小觑,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能成为蜀汉之主,除了刘备死皮赖脸的性格之外,诸葛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诸葛亮此人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过分的追逐权欲。对手中的权利把握的太紧。诸葛亮之死可以说是活生生累死的。史书记载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要知道蜀汉虽说只占了天下的三分之一,但那也不是一个人能管的过来的。一个人精力有限,不顾自己极限去专权的话除了累死别无其他。
关于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我就不过多赘述了,想必大家也都一清二楚,我简单说一下蜀汉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崩溃对于曹魏没有丝毫抵抗之力,一方面是因为曹魏阵营实力强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无休止的北伐,使得整个蜀汉阵营衰弱到了极点。根本没有抵抗曹魏的能力。所以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于蜀汉也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因为有了诸葛亮蜀汉才得以建立。也正是因为诸葛亮,蜀汉才会那么快灭亡。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荀彧于曹魏,诸葛亮于蜀汉都是有着决定性作用。但荀彧明显要比诸葛亮强一些。就说蜀汉最后因为诸葛亮的原因衰弱,也使得诸葛亮评价降低不少。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3. 为什么汉献帝会坐视曹操杀死荀彧和孔融等自己人?
提到孔融,大家都不陌生,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至今还被广为传颂,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出身书香世家,平日里喜欢手捧圣贤书,议论朝政。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一个重要谋士,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曹操之所以能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成就大业,荀彧功不可没。
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公元208年,曹操废三公,自命丞相,也就是说,当时的东汉也只是名存实亡而已,汉献帝只是保留皇帝名号,并无实权,之后便计划南下攻打刘表和孙权,当这两件事孔融都极力反对,认为这是师出无名,也是无意之举,出师必败,因孔融一心只想匡扶汉室,曹贼独断专权,朝廷上有不公的事情,自当奋勇抨击。曹操这边在振奋军心,孔融在朝廷议师出必败,曹操怎能不杀之,这是其一,汉献帝只是傀儡皇帝,他的小命攥在曹操手里,自己性命堪忧,焉能顾上孔融?
其二当时曹操称相,朝廷上有诸多反对,但反对最强烈的便是孔融,曹操平定袁绍之后,统一整个北方,野心也更大了,根本无视汉献帝的存在,这更加引起孔融的反感,多次朝廷上侮辱曹操,这也成为曹操把持朝政的一个绊脚石,曹操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便杀掉孔融,如再有想匡扶汉室者、反对我称相的人,一律下场如孔融,此乃大势所趋,天命所归也。
荀彧和孔融有几分相似,都是一心想匡扶汉室,在官渡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后,颇受曹操赏识,在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荀彧认为: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因此事迁怒曹操,被曹操零落,一种说法是抑郁得病死了,另一种说法是被曹操在食物中下毒杀死。
综上所述,其实荀彧和孔融并不能成为曹操的自己人,他们是心存汉室,而曹操想称霸一方,曹操杀死孔融汉献帝坐视不管,一是他的权力已被架空,只是个傀儡皇帝并无实权,东汉已名存实亡,并不得人心。二是当时当时各路诸侯称霸,无人敢接汉献帝这种烫手的山芋,在曹操那里,能保住性命,在曹操那里衣食无忧,已经算是很幸运了,怎敢干涉朝政,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曹丞相。
4. 荀彧为何帮助曹操统一北方?
荀彧的理想就是辅佐曹操这样一位英雄把国家重新平定下来,让大汉王朝延续下去,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了他决心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荀彧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个时候曹操和皇帝的关系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个独立公国,这个独立公国和大汉王朝的关系将是国与国的关系,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了,它是国与国的关系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与皇帝的关系。当然这里头还有一点微妙的地方,就是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宗主国,这个魏公国是这个宗主国册封的邦国,但是和郡县与中央的关系大不一样了。这个搞来搞去搞得不好它就会发生变化,因为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个空架子,什么都没有,曹操举手之劳就能把大汉王朝灭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这样一种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他就面临着自己命运和道路的选择,怎么办?但是无可选择。他怎么呢?他现在发现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谁是?刘备是?就算刘备是,他能投奔刘备吗?他这个时候还能投奔刘备吗?不能。那么跟着曹操继续干,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愿望的对立面,他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对。他现在是不能帮曹操也不能不帮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称之为进退失据,而且只有死路一条。何况我们可以想象到荀彧这个时候的内心是非常的痛苦,因为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比理想的破灭更让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忧郁而死,还是服毒自杀,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怀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杀的。很可能曹操是送来了这个空的食盒,因为曹操是喜欢做这种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个盒子给荀彧,打开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于说你死,也可以理解为别说话,闭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说话,饭还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种解释,但是如果荀彧拿到这个食盒他马上是选择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来告诉曹操:我绝不能赞成你这做下去!就是表明这样一个态度。
所以我觉得曹操终其一生最后没有称皇帝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5. 三国里死得最早的谋士?
颍川郡有叫戏志才的人,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之人,曹操非常器重他。可惜去世得比较早。曹操就写信给荀彧说:自从戏志才去世以后,就没有一个人能和我共商国之大计,汝川、颍川乃多出能人异士之地,在你看来有谁能继承戏志才,后来荀彧便介绍郭嘉给曹操。
由此可见,戏志才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实是曹操的谋士。
6. 许攸帮曹操打败袁绍?
感谢相邀!
《三国演义》中,说到许攸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但说到荀彧,大家一定知道他是曹操手下的主要谋士之一,为曹操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两个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死在曹操手下。曹操一直以唯才是举视闻名天下,为什么要杀掉这两个重要的谋士呢?
荀彧是妥妥的保皇党,而许攸却是即贪财,又摆不正位置的“二货”一个。
先说荀彧,真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铁杆保皇党!最早他其实并不看好曹操。公元190年曹操陈留(今开封附近)起兵,袁绍坐拥冀州(今京、津、冀、晋),荀彧从颍川(今河南禹州)带族人不去投靠旁边的曹操,而是不远千里去投靠袁绍。
后发现袁绍空有好的出身,却无为汉室出力的能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才投靠了绩优股的曹操。其实曹操起兵的初衷也是为了捍卫汉室正统。但随着势力越来越大,已不甘心甘为臣子了。
荀彧投靠曹操后,曹操以“吾之子房”称他,可见对他的重视,而荀彧也不负曹操所望,不但全力以赴的帮助他扩大势力,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的向曹操推荐人才,帮助曹操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其目的其实是为了通过曹操实现其匡复汉室的雄心壮志。
身为枭雄的曹操,其实早就看破了荀彧的心思。从最早的“奉天子以令诸侯”到劝曹操不要“加封九锡”,都是为了维护汉室正统和汉献帝能够亲政。还有一个细节,汉献帝在听闻荀彧去世的消息后,亲自出城迎接荀彧的灵柩,并痛苦流涕,因为他知道,荀彧死后,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了,汉室江山到他这也就彻底的结束了。
曹操在创业初期,必须依靠像荀彧这样的世家望族,而且要知道在当时可是有“天下子弟,半出荀门”的说法。曹操因为出身的原因,并不被士大夫所喜爱,像荀彧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家”来投,“千金买马骨”,让曹操必须重要他,而且对曹操的名声和威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夸张的说,一个荀彧赛过千军万马。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以曹魏的势力最强,不管是底盘,人口还是综合实力,都在蜀吴之上,而且曹操的地位已牢不可破,政通人和的情况下,以“周文王”自居的曹操,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朝代证明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荀彧就成了他的绊脚石。所以不管是逼迫也好,还是暗示也好,荀彧都不得不死。
再说许攸,一把好牌却挨了“王炸”。他是曹操和袁绍的发小,和二人的关系都特别的好。本人又有才干,按理说,只要他不犯太大的错误,都能混的风生水起。但他虽有小聪明,但情商太低。
许攸投诚曹操的时机非常好,正是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候,因许攸的投诚,让曹操对袁绍的兵力部署,防守的薄弱环节了解的一清二楚。这从曹操听到许攸来降,高兴的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并说道:“子远来了,大事可成!”,这个时候曹操不是因为礼贤下士而光脚迎接许攸,而是迎接许攸带来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情报。
如果许攸聪明,那么凭这点功劳,再加上他和曹操发小的关系,做个开国元勋应该是不成问题。但他不,这人啊,不作死,就不会死,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和曹操又是“铁哥们”,因此,从不知尊重二字,不分场合,不管人前背后,大呼小叫“曹阿瞒”,还拿曹操从小的糗事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和曹操的关系多好多好,这让家世尴尬的曹操怎能不恼,怎能不恨?到曹操收复了冀州,许攸又在城门前大放厥词,这就叫“瞌睡来个枕头”,正愁急找不到杀他的借口,自己到送上门了,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因此,这人啊,要有自知之明,事不可为,不可强为!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少说话,多做事。不然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我觉得,《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因为最后的赢家只有司马懿,所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作嫁衣。
7. 为什么司马氏把曹魏取代了?
荀彧是在曹魏政权是没有配享太庙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荀彧晚年在曹操称公一事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而且这也是导致其在50岁时就去世的原因之一。关于荀彧和司马氏的渊源:①荀彧救过受到因国舅董辰“反曹布袋召”牵连的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②荀彧救过当因酒放肆夜闯司马门的曹植司机的司马懿大哥司马朗;③荀彧向曹操举荐的司马懿;④荀彧的儿子荀霬是司马懿的女婿;⑤荀彧与司马家族的口号一致。虽然司马氏政权是从曹魏夺取而来,但他们不承认自己是代魏,而是代替龙头凤尾的大汉,可表面又脱不开关系,所以对忠于曹魏的人不感冒。而荀彧一直是心系大汉,且因被曹操加害,况且司马家族与荀彧不仅仅是因为亲戚关系,也是看中的是荀彧的忠诚,忠于大汉的气节,这也是他们作为执政者所要的一种口号。
好了,本次作答就先到这里了,很高兴能够参与此次作答,谢谢各位的品阅!
我是“幽默搞笑娱乐”,作品“讽刺而不失幽默,鞭挞而不失诙谐”,主治各种“烦、累、不开心”;“舒缓疲乏的身躯,诠释饱受的委屈”。特为你量身定制,将快乐同你分享!喜欢的话,请点击“关注”按钮哦!谢谢!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荀彧是怎么死的,荀彧死后谁接替了他的位置?
荀攸,其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
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
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
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2. 荀彧与诸葛亮二人相比如何?
方圆论坛观点!
荀彧和诸葛亮二人其实很难对比。二人都有天经地纬之才,荀彧成就了曹魏,诸葛亮成就了蜀汉。在内政方面荀彧略胜诸葛亮一筹,在而军事方面荀彧更擅长战略,而诸葛亮战略战术全优。所以在军事方面诸葛亮又略胜荀彧一筹。曹操得到荀彧效忠之后大喜之下说道“我得到荀彧犹如汉得之张良”。而刘备得到诸葛亮则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也”。可见二人对于荀彧和诸葛亮的称赞有多么的高。除此之外,荀彧和诸葛亮二人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向汉室。不同的是荀彧选择扶持曹操来重振汉室。而诸葛亮则选择了汉室的另一个代表刘备。
先说荀彧,荀彧对于曹操最大的功绩就是帮助曹操制定了一统北方的方针,替曹操打好了争霸天下的基础。当年董卓之乱的时候,整个长安都物价飞涨,李儒建议董卓问计荀彧,荀彧从而给董卓制定了一系列平息物价的策略。根据《管子轻重十六篇》记载,荀彧向董卓呈献三计:“一曰平准,置平准于显阳,召受四方委输,以仰给大农,贵出贱屯,如此,富商大贾亡其所诈,而万物不得腾跃;二曰市估,设市监以督行货,计所高低,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三曰有度,相国旬月一巡守,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志淫好辟,乃得无亏市人,而商旅不散。”董卓听后大喜过望连夸荀彧厉害,荀彧便说这只是小意思,我还能征天下的税收为朝廷所用,还不回惹的百姓抱怨。董卓感觉荀彧吹牛了。所以也就不在理荀彧。后来李儒和荀彧说,你的厉害我知道,我会像董卓推荐你的。但荀彧感觉董卓不配自己追随,所以就跑到了袁绍帐下。
在袁绍帐下不受重用,袁绍不看才学,只看家势的做法让荀彧很不看好,而且他认为袁绍成不了事所以就离开了袁绍,而曹操听说后携带礼物亲自去请荀彧,两人交谈之后,荀彧觉得曹操不错,于是就追随了曹操。荀彧加入曹操阵营之后马上制定计策为曹操献计分化袁绍势力。袁曹大战曹操之所以能胜荀彧居功至伟。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胜后曾感慨说道“许攸背叛袁绍,看似偶然,实际上这是荀彧筹划了很久的结果啊,官渡之战能胜,文若要占三分之二的功劳”。
其次,荀彧为曹操阵营添砖加瓦。荀彧知人善用是出了名的。曹魏阵营初期谋士团体人心不稳,荀彧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得各个谋臣各归其职,使得曹魏很快趋于稳定,司马懿也曾夸赞道“荀彧这样的大才,我这数十年间就没听说过能比荀彧厉害的人”曹操阵营里面真正举世闻名的大臣有五十多位,而其中有三十多位都是荀彧推荐的,由此可见荀彧对曹魏阵营的贡献之大。
后来荀彧之死也是重说纷纭,有说病死的,有说被曹操杀死的。但荀彧当初追随曹操除了曹操打动了荀彧之外,曹操的政治态度也是荀彧选择曹操的理由之一。因为曹操早前曾说过“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大志愿,能在百年之后墓碑上树立起大汉征西将军的字样我就满足了”,可见曹操初始是忠心于汉室的。后来也不知是和原因,才导致的曹操有了篡汉之心。而说荀彧被曹操所杀,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忠心汉室的人肯定和曹操最终走不到一起。
接下来就是诸葛亮。关于诸葛亮此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诸葛亮确实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大才,但是他绝没有小说《三国演义》说的那么夸张。什么借东风,七星灯借命。都是罗贯中杜撰的。罗贯中此人的态度大家都知道,典型的“尊刘贬曹”,所以在小说中夸大蜀汉阵营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功绩也不容小觑,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能成为蜀汉之主,除了刘备死皮赖脸的性格之外,诸葛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诸葛亮此人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过分的追逐权欲。对手中的权利把握的太紧。诸葛亮之死可以说是活生生累死的。史书记载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要知道蜀汉虽说只占了天下的三分之一,但那也不是一个人能管的过来的。一个人精力有限,不顾自己极限去专权的话除了累死别无其他。
关于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我就不过多赘述了,想必大家也都一清二楚,我简单说一下蜀汉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崩溃对于曹魏没有丝毫抵抗之力,一方面是因为曹魏阵营实力强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无休止的北伐,使得整个蜀汉阵营衰弱到了极点。根本没有抵抗曹魏的能力。所以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于蜀汉也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因为有了诸葛亮蜀汉才得以建立。也正是因为诸葛亮,蜀汉才会那么快灭亡。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荀彧于曹魏,诸葛亮于蜀汉都是有着决定性作用。但荀彧明显要比诸葛亮强一些。就说蜀汉最后因为诸葛亮的原因衰弱,也使得诸葛亮评价降低不少。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3. 为什么汉献帝会坐视曹操杀死荀彧和孔融等自己人?
提到孔融,大家都不陌生,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至今还被广为传颂,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出身书香世家,平日里喜欢手捧圣贤书,议论朝政。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一个重要谋士,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曹操之所以能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成就大业,荀彧功不可没。
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公元208年,曹操废三公,自命丞相,也就是说,当时的东汉也只是名存实亡而已,汉献帝只是保留皇帝名号,并无实权,之后便计划南下攻打刘表和孙权,当这两件事孔融都极力反对,认为这是师出无名,也是无意之举,出师必败,因孔融一心只想匡扶汉室,曹贼独断专权,朝廷上有不公的事情,自当奋勇抨击。曹操这边在振奋军心,孔融在朝廷议师出必败,曹操怎能不杀之,这是其一,汉献帝只是傀儡皇帝,他的小命攥在曹操手里,自己性命堪忧,焉能顾上孔融?
其二当时曹操称相,朝廷上有诸多反对,但反对最强烈的便是孔融,曹操平定袁绍之后,统一整个北方,野心也更大了,根本无视汉献帝的存在,这更加引起孔融的反感,多次朝廷上侮辱曹操,这也成为曹操把持朝政的一个绊脚石,曹操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便杀掉孔融,如再有想匡扶汉室者、反对我称相的人,一律下场如孔融,此乃大势所趋,天命所归也。
荀彧和孔融有几分相似,都是一心想匡扶汉室,在官渡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后,颇受曹操赏识,在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荀彧认为: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因此事迁怒曹操,被曹操零落,一种说法是抑郁得病死了,另一种说法是被曹操在食物中下毒杀死。
综上所述,其实荀彧和孔融并不能成为曹操的自己人,他们是心存汉室,而曹操想称霸一方,曹操杀死孔融汉献帝坐视不管,一是他的权力已被架空,只是个傀儡皇帝并无实权,东汉已名存实亡,并不得人心。二是当时当时各路诸侯称霸,无人敢接汉献帝这种烫手的山芋,在曹操那里,能保住性命,在曹操那里衣食无忧,已经算是很幸运了,怎敢干涉朝政,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曹丞相。
4. 荀彧为何帮助曹操统一北方?
荀彧的理想就是辅佐曹操这样一位英雄把国家重新平定下来,让大汉王朝延续下去,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了他决心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荀彧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个时候曹操和皇帝的关系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个独立公国,这个独立公国和大汉王朝的关系将是国与国的关系,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了,它是国与国的关系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与皇帝的关系。当然这里头还有一点微妙的地方,就是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宗主国,这个魏公国是这个宗主国册封的邦国,但是和郡县与中央的关系大不一样了。这个搞来搞去搞得不好它就会发生变化,因为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个空架子,什么都没有,曹操举手之劳就能把大汉王朝灭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这样一种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他就面临着自己命运和道路的选择,怎么办?但是无可选择。他怎么呢?他现在发现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谁是?刘备是?就算刘备是,他能投奔刘备吗?他这个时候还能投奔刘备吗?不能。那么跟着曹操继续干,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愿望的对立面,他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对。他现在是不能帮曹操也不能不帮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称之为进退失据,而且只有死路一条。何况我们可以想象到荀彧这个时候的内心是非常的痛苦,因为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比理想的破灭更让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忧郁而死,还是服毒自杀,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怀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杀的。很可能曹操是送来了这个空的食盒,因为曹操是喜欢做这种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个盒子给荀彧,打开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于说你死,也可以理解为别说话,闭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说话,饭还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种解释,但是如果荀彧拿到这个食盒他马上是选择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来告诉曹操:我绝不能赞成你这做下去!就是表明这样一个态度。
所以我觉得曹操终其一生最后没有称皇帝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5. 三国里死得最早的谋士?
颍川郡有叫戏志才的人,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之人,曹操非常器重他。可惜去世得比较早。曹操就写信给荀彧说:自从戏志才去世以后,就没有一个人能和我共商国之大计,汝川、颍川乃多出能人异士之地,在你看来有谁能继承戏志才,后来荀彧便介绍郭嘉给曹操。
由此可见,戏志才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实是曹操的谋士。
6. 许攸帮曹操打败袁绍?
感谢相邀!
《三国演义》中,说到许攸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但说到荀彧,大家一定知道他是曹操手下的主要谋士之一,为曹操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两个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死在曹操手下。曹操一直以唯才是举视闻名天下,为什么要杀掉这两个重要的谋士呢?
荀彧是妥妥的保皇党,而许攸却是即贪财,又摆不正位置的“二货”一个。
先说荀彧,真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铁杆保皇党!最早他其实并不看好曹操。公元190年曹操陈留(今开封附近)起兵,袁绍坐拥冀州(今京、津、冀、晋),荀彧从颍川(今河南禹州)带族人不去投靠旁边的曹操,而是不远千里去投靠袁绍。
后发现袁绍空有好的出身,却无为汉室出力的能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才投靠了绩优股的曹操。其实曹操起兵的初衷也是为了捍卫汉室正统。但随着势力越来越大,已不甘心甘为臣子了。
荀彧投靠曹操后,曹操以“吾之子房”称他,可见对他的重视,而荀彧也不负曹操所望,不但全力以赴的帮助他扩大势力,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的向曹操推荐人才,帮助曹操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其目的其实是为了通过曹操实现其匡复汉室的雄心壮志。
身为枭雄的曹操,其实早就看破了荀彧的心思。从最早的“奉天子以令诸侯”到劝曹操不要“加封九锡”,都是为了维护汉室正统和汉献帝能够亲政。还有一个细节,汉献帝在听闻荀彧去世的消息后,亲自出城迎接荀彧的灵柩,并痛苦流涕,因为他知道,荀彧死后,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了,汉室江山到他这也就彻底的结束了。
曹操在创业初期,必须依靠像荀彧这样的世家望族,而且要知道在当时可是有“天下子弟,半出荀门”的说法。曹操因为出身的原因,并不被士大夫所喜爱,像荀彧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家”来投,“千金买马骨”,让曹操必须重要他,而且对曹操的名声和威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夸张的说,一个荀彧赛过千军万马。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以曹魏的势力最强,不管是底盘,人口还是综合实力,都在蜀吴之上,而且曹操的地位已牢不可破,政通人和的情况下,以“周文王”自居的曹操,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朝代证明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荀彧就成了他的绊脚石。所以不管是逼迫也好,还是暗示也好,荀彧都不得不死。
再说许攸,一把好牌却挨了“王炸”。他是曹操和袁绍的发小,和二人的关系都特别的好。本人又有才干,按理说,只要他不犯太大的错误,都能混的风生水起。但他虽有小聪明,但情商太低。
许攸投诚曹操的时机非常好,正是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候,因许攸的投诚,让曹操对袁绍的兵力部署,防守的薄弱环节了解的一清二楚。这从曹操听到许攸来降,高兴的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并说道:“子远来了,大事可成!”,这个时候曹操不是因为礼贤下士而光脚迎接许攸,而是迎接许攸带来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情报。
如果许攸聪明,那么凭这点功劳,再加上他和曹操发小的关系,做个开国元勋应该是不成问题。但他不,这人啊,不作死,就不会死,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和曹操又是“铁哥们”,因此,从不知尊重二字,不分场合,不管人前背后,大呼小叫“曹阿瞒”,还拿曹操从小的糗事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和曹操的关系多好多好,这让家世尴尬的曹操怎能不恼,怎能不恨?到曹操收复了冀州,许攸又在城门前大放厥词,这就叫“瞌睡来个枕头”,正愁急找不到杀他的借口,自己到送上门了,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因此,这人啊,要有自知之明,事不可为,不可强为!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少说话,多做事。不然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我觉得,《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因为最后的赢家只有司马懿,所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作嫁衣。
7. 为什么司马氏把曹魏取代了?
荀彧是在曹魏政权是没有配享太庙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荀彧晚年在曹操称公一事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而且这也是导致其在50岁时就去世的原因之一。关于荀彧和司马氏的渊源:①荀彧救过受到因国舅董辰“反曹布袋召”牵连的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②荀彧救过当因酒放肆夜闯司马门的曹植司机的司马懿大哥司马朗;③荀彧向曹操举荐的司马懿;④荀彧的儿子荀霬是司马懿的女婿;⑤荀彧与司马家族的口号一致。虽然司马氏政权是从曹魏夺取而来,但他们不承认自己是代魏,而是代替龙头凤尾的大汉,可表面又脱不开关系,所以对忠于曹魏的人不感冒。而荀彧一直是心系大汉,且因被曹操加害,况且司马家族与荀彧不仅仅是因为亲戚关系,也是看中的是荀彧的忠诚,忠于大汉的气节,这也是他们作为执政者所要的一种口号。
好了,本次作答就先到这里了,很高兴能够参与此次作答,谢谢各位的品阅!
我是“幽默搞笑娱乐”,作品“讽刺而不失幽默,鞭挞而不失诙谐”,主治各种“烦、累、不开心”;“舒缓疲乏的身躯,诠释饱受的委屈”。特为你量身定制,将快乐同你分享!喜欢的话,请点击“关注”按钮哦!谢谢!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